雷火 雷火电竞 app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工作意见》已经区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区委第43次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为加快姜堰区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优势产业,推动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资源要素、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1+4”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结合姜堰实际,研究制定姜堰区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工作意见。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充分发挥姜堰区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动、集群化发展、专业园区承载”工业发展战略,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为引擎,以重点企业为支撑,强化精准招商、项目建设、要素配置、人才保障,打造地标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集群,推动姜堰区工业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擦亮“康养名城”金字招牌,发挥医、药、养、食、游等资源禀赋,重点培育大健康产业体系;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壮大汽车零部件和油气装备、光伏和锂电2个重点产业集群;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植新材料、电子信息2个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1. 规模总量持续攀升。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改造升级,重点产业规模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提升产业整体规模优势。到2025年,培育重点产业集群领域上市公司10家以上;亿元以上企业数累计新增100家;开票销售(含营收)规模超1000亿元,形成百亿级企业领航、十亿级企业带动、亿元级企业支撑,小微型企业竞相发展、梯次推进、结构合理的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简称“十百千”工程)。
2. 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加大对重点产业集群内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产业链高端项目的招引,以重特大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到2025年,累计招引5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4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
3. 关联水平显著提高。以重点产业头部企业为发展主引擎,促进市场要素聚集和产业协作配套,将重点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到2025年,重点产业集群内企业开票占比达50%,新开工项目占比提升50%,“三大园区”特色产业规模占比达80%以上。
1. 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医药及医疗器械、绿色健康食品、生态旅游和康养服务四大“健康”产业,依托苏中药业、康健医疗等现有企业,重点发展中药改良型新药、中药饮品、中药营养保健品、新型疫苗、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二、三类医疗器械等;以省级农业园区为重点,依托绿色稻米、水果蔬菜、水产品等特色农业资源,聚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壮大保健特医食品产业;围绕全域旅游,以溱湖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姜堰“水”特色,增加优质生态、康养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与健康融合发展;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养老体系建设,建立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姜堰中医院等紧密型医共体,规划建设溱湖康养社区,建成江苏农水康养中心,培育引进中药创新药、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等未来健康产业。力争到2025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个,其中5~10亿元(不含10亿元)项目6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到2025年,年产值规模(含营收)达360亿元,培育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20家,其中10亿级企业2家,20~40亿级企业1家,50亿级及以上企业1家,上市企业1家。
2. 汽车零部件和油气装备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方面,大力发展汽车传动、发动机及配件、汽车电子等产品,依托太平洋精锻、海龙电器、扬动股份、鑫宇精工等企业,向汽车总成方向发展,培育大型汽配企业集团;同时,积极培育引进汽车安全和进入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等,鼓励零部件企业加快汽车轻量化、铸锻一体化技术应用,加速产品国际化,拓展新能源汽车赛道,提升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配套比例;海工智能化装备方面,依托振华海科等企业,重点发展海工高端装备制造,进一步做特做精海工装备;同时依托华粹智能装备,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化集成服务,引进孵化一批高尖新的智能制造企业;油气装备方面,依托曙光集团、格兰特钻具等企业,发展高硫抗氧化石油钻杆,进一步拓展升级、提升市场份额,推动企业产品转型、技术升级、市场创新。力争到2025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5~10亿元(不含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4个;到2025年,年产值规模达200亿元,培育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30家,其中10亿级企业3家,20~40亿级2家,50亿级及以上企业1家,上市企业3家。
3. 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两大领域。做大做强中来光电、晶优光伏等现有企业规模和贡献度,提升扩大N型单晶硅双面TOPCon太阳能电池、P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重点发展单晶硅、高效异质结、铜铟镓硒薄膜等新一代太阳能组件及电站,鼓励企业不断技术创新,提高电池转化率和组件功率;利用地区工业装备优势和光伏企业需求引入光伏设备企业和胶膜、焊带等辅助企业,有条件引入分布式电站开发企业发展工商业分布式、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产业;全力支持双登集团发展壮大,发展动力与储能电池,大力招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隔膜、电芯、电堆和电源系统等企业;推进“光伏+储能”深度融合,开发“光伏+储能”新的市场应用场景和产品组合销售模式,延伸产业链;培育引进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未来能源产业。力争到2025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5~10亿元(不含10亿元)项目7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4个;到2025年,年产值规模达350亿元,培育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20家,其中10亿级企业4家,20~40亿级企业2家,50亿级及以上企业1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上市企业2家。
4. 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种功能材料、现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力争在新能源、石墨烯等高成长前沿新材料领域实现突破;支持蒋垛镇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园加快发展,成立产业技术研发检测中心,推动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加强与上游原料行业的深度合作以及与下游钢铁、有色冶炼等高温工业产业的紧密衔接,提升行业竞争力;支持神王集团加强高性能金属丝绳以及其他高品质有色金属制品开发,提升金属制品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档次及高附加值的产品;鼓励永发模塑、特耐王新材料等企业,加强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创新和产品提升,发展高端瓦楞纸包装、纸模包装等;加快钨钼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钨钼丝、钨钼电极、金刚线、镍基焊丝等特殊金属材料;支持华丽新材料等企业,发展高端生态环境材料、PVC及秸塑饰面材料等,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提升市场份额。培育引进新型显示用光学膜、集成电路离型膜等高端膜材料,高性能纤维产业、非硅基芯材料等未来新材料产业。力争到2025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5~10亿元(不含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到2025年,年产值规模达150亿元,培育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18家,其中10亿级企业2家,20亿级及以上企业2家,上市企业2家。
5.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支持华芯半导体等企业,打造半导体材料、加工、外延、芯片、器件完整产业链;支持兴科迪、华东数据湖等企业,推广运用智能汽车、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整体解决方案;鼓励支持亚电科技、正帆科技等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晶圆前道湿法刻蚀清洗、高纯气体成套输送设备等,提高进口替代率和市场份额;推进南洋电子、中鑫半导体等项目建设,做强芯片封装测试与半导体相结合的产业链条。培育引进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技术等未来电子智能产业。力争到2025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5~10亿元(不含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1个;到2025年,年产值规模达100亿元,培育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16家,其中10亿级企业3家,20亿级及以上企业1家,上市企业2家。
1. 明晰园区定位。“1+4”产业体系承载镇街(园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相关镇街(园区)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专业园区,进一步体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高新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制造及大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装备园区重点发展油气装备产业集群,提档升级油气装备产业园;度假区、农业园区重点发展旅游康养、特色健康食品制造及大健康产业;蒋垛镇、张甸镇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大基础配套建设投入,提高园区服务功能和企业集群承载能力。其他各镇街围绕“1+4”产业体系要求,结合各自产业特色、发展优势,全力推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引进新的优质增量。各镇街(园区)既要立足各自定位重点发展,又要着眼姜堰区“一盘棋”协同发展。
2. 强化招商组织。构建姜堰区“一盘棋”大招商格局,实行重大产业项目信息姜堰区统筹、精准落户。各专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牵头部门要对现有产业的发展基础及发展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加强产业生态化培育,研判各产业集群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和所需引入的配套或互补性产业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企业全周期全链条配套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协作配套降成本,支持企业交叉融合拓市场,运用链式思维、市场思维、客户思维抓实招商引资。鼓励运用以商引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模式,拓展招商资源和项目信息。优化“项目预评估”机制,实行土地、能耗、基金、招商经费等要素资源区域内统筹、竞争性分配,提高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率、报批转化率、达产达效率。
3. 落实发展责任。建立“区领导挂钩、部门牵头、专业园区落实”工作模式。挂钩区领导负责定期召开产业集群联席会议,研判招商信息、明确落地板块、调配区内资源、协调解决问题;牵头部门要围绕牵头重点产业,加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研究,配合园区共同开展招商信息研判摸排、项目建设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矛盾协调等工作;专业园区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产业集群发展专班,完善产业链图谱、投资地图、招商地图及“四库四单”,做好新项目落地服务和企业培大育强,引导集群内企业成立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加强品牌支撑,推动产业互补、抱团发展;科技、金融部门要完善科技企业投融资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动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建设及产业化落地;组织、人社部门要梳理建立产业集群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库,探索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探索急需紧缺人才引育“政聘企用”等模式,做强急需紧缺人才支撑。
4. 加强政策扶持。对重点产业集群内的重大项目招引及培育,在区级政策基础上再给予精准化、个性化政策支持,通过设立重点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国有企业参股等形式,支持新项目落地和存量项目培大育强。各镇街(园区)通过“飞地落户”等多种途径有序推进区域间产业转移,成功招引重大产业集群项目落户专业园区,直接一次性给予首谈方招商经费奖励。对因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政府主导搬迁的企业,实行新征地“以奖代补”形式,提高企业搬迁积极性。加大政策性担保公司对重点项目的增信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资本金补充、担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推动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引导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5. 强化要素保障。对特色产业集群内重点项目用地给予优先保障,其用地指标在姜堰区统一平衡、调配。加快“亩均改革”腾笼换鸟力度,对产业集群度高的重点园区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储备,按照“先期介入,预审协调,理”的原则,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土地审批“绿色通道”;开发区等专业园区每年须至少预留10%的新增工业用地用于“飞地项目”建设。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企业的相关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次不罚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通过上争、平衡等方式,协调解决重点产业项目(企业)用地、立项、能耗、产能、排污等制约要素;要依法依规通过汰劣上优、能耗等量减量替代等方式腾出用能空间,纳入姜堰区用能预算统一管理、区级统筹,优先支持重点产业体系、集群重大项目新增用能需求。
6. 优化考核机制。成立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工信局,负责牵头抓总,做好定期调度、全面总结及督促指导,制定产业集群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把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纳入专业园区和相关镇街(园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大对产业集群招商贡献较大以及产业项目建设服务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表彰力度,优先纳入“骏马奖”评比;对镇街(园区)招引落户的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含飞地项目),提升单个项目考核验收权重、实行加分考核。研究出台“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奖励办法,对招引重点产业集群内新项目有功的相关企业及人员,给予专项表彰奖励。
(来源:姜堰区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4小时内回复。】
Copyright © 2020-2023 雷火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20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