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中描写盛装丽人的有两句:“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代女子所过之处,往往有阵阵暗香随风飘来,而香气的来源绝大部分便是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香囊质地种类很多,古代香囊不仅有精美的丝制品,还有用金银等贵重金属精心打造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的系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百结谐音百吉,蕴含着美好的心愿。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香道,古人衣帽要熏香,琴棋书画时要燃香,更把居室比作香兰雅室,把君子比作兰草。为有香气常伴,香囊这种“高级香水”是必不可少的。古人在出席重大场合时,会先沐浴香汤,身上佩戴香囊,嘴中含有鸡舌香,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我国端午有佩戴香囊的习俗。这行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据《礼记·内则》记载:“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这里所说的“衿缨”指的是编结的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除了端午佩戴香囊,香囊的风情更体现在男女情事上。女子佩戴香囊意味着有归属,古代通常用做男女之间定情信物,随身携带以诉衷情。
在我国,中药香囊防病治病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色疗法。
香囊的由来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了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的记载。先秦时期,香囊已成为人们随身携带或悬挂于幔帐的重要饰物。清代有用中药香囊佩戴胸前预防四时感冒、瘟疫等的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里就发现了辛夷、肉桂、花椒、佩兰、高良姜等多种香料。至今,民间仍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风俗。
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同仁医院中医科在端午节来领之际,特别制作精美中药香囊,“同仁香囊”不同于市面上的单一成分的香囊,选取紫苏、小茴香、石菖蒲、沉香、甘松、艾叶、佩兰、白芷、檀香等名贵中药药材,具有芳香辟秽、祛邪解毒、散寒祛湿、提升正气等作用。欢迎广大朋友前来咨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20-2023 雷火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20694号